——
天光初亮?xí)r,天工坊的雕花門已“吱呀”一聲開啟。
待崔錦棠的馬車一到,天工坊的管事崔盛便領(lǐng)著一眾伙計迎了上來。
抬手作揖時,注意到有著陌生的面孔,崔盛到了嘴邊的稱呼,圓潤地變成了:“姑娘可算來了,坊里新進了幾批上好的玉料,正等著您過目呢?!?
崔錦棠輕輕頷首,步伐輕盈地下了馬車。
落后她幾步的高云枝緊隨其后,好奇地四處張望。
清河的天工坊,是出了名的。
不知從哪兒吹來的風(fēng),將檐角銅鈴吹動,蕩開一串清響。
天工坊內(nèi)百十盞燈籠尚且還亮著。
甫一踏入,鼻尖便嗅到一股淡淡的,桑蠶絲特有的味道。
崔錦棠的目光在坊內(nèi)流轉(zhuǎn)。
今日一早才進的玉料,這會兒已被崔盛整齊地擺放在燈光下。
每一塊都泛著溫潤的光澤。
她腳步?jīng)]聽,目光一一掃過:“這些就是從涼山商人里買回來的玉料?”
在蜀國與燕國的交界的邊境地帶,有一處叫涼山的地方,那里盛產(chǎn)柿子紅、玫瑰紅的玉料。
只是邊境,總是避免不了交戰(zhàn)。
膽子大的人少,所以就連玉料都跟著翻了幾倍的價格。
而那里的人,世代都以采玉為生。
更有夸張的,年僅三歲的娃娃,都能分辨出眼前的玉是好是次。
崔盛連忙應(yīng)下,站在崔錦棠的側(cè)身,應(yīng)是。
見崔錦棠點了頭,這才一邊走一邊介紹這批玉料的計劃。
高云枝跟在崔錦棠身后。
低著頭,時不時便聽上兩句崔盛的介紹。